体教融合:赵环宇谈青训投入高产出少周期长

NBA资讯 2023-09-23


中国男篮在世界杯上遭受惨败后,人们开始讨论“青训存在什么问题”和“为什么联赛无法培养出人才”的问题。在本文中,我想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一些简要的讨论,希望能给读者们一些启示。

首先,我要明确一下,“青训”在这里特指CBA俱乐部的梯队建设。通过与几位教练和俱乐部管理层的采访,我发现人们对青训存在两个最主要的批评点:选材受到学校影响过大,以及比赛机会太少。

选材问题很好理解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,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。特别是考虑到青训的成材率问题,多数家长都不敢让孩子只专注于篮球训练,而是希望他们既能打篮球又能兼顾学习。所以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参与校园篮球,这甚至包括一些专业球队教练的孩子。

实际上,这就相当于男篮重复经历女篮青训的过程,“而且这样的情况无法逆转,”我曾经采访过国青男篮的一位教练如此告诉我。

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传统强队,比如辽宁、广东、山东等,都在积极推进“体教融合”。这并不是因为谁的呼吁或跟风,而是时代的需要,不融合不行。

再说比赛机会的问题,一位传统强队的三线队主教练向我抱怨说:“接手这支队伍近3个月,只打了两场非正式比赛,一共才5-6场球,真是太少了。孩子们只训练,没有比赛,无法检验自身实力。”

而在像立陶宛这样的篮球强国,青少年的训练时间相对较短,但比赛机会却很多。他们的赛季期间一周可以进行两场比赛,我们恰好相反。

体教融合:赵环宇谈青训投入高产出少周期长

这位三线队教练表示他们并不缺少比赛经费,“只要有相关文件,我们愿意自己掏钱参加比赛,但就是没有办法办。”

在这里,我们不得不提到体教壁垒。如果将两个系统的比赛体系比作两个水池,以前这两个水池之间存在一道隔离墙,现在则变成了一个单向阀门,教育系统的球队可以参加体育系统的比赛,但体育系统却不能参加教育系统的比赛。

如果能够实现两个系统的彻底融合,比赛的数量肯定会比现在多很多。

目前来看,“体教融合”更像是体育系统的单相思。

至于中国篮协为什么不能多组织比赛,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资金问题。当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国家队时,举办青少年比赛的资金就会减少。

然而,归根结底,办赛在我国是没有利润可言的,这是一个纯公益项目,每次举办比赛都是亏本的。

至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篮球爱好者群体,为什么无法通过比赛赚钱,这是另一个话题了。

毕竟,连CBA球队自己都难以盈利,又怎么能指望青训联赛赚钱呢?而且这个问题还与青训教练的水平有关。

举个简单的例子,有些球员在自己打球时技术就很糟糕,但退役后却被安排到青训队担任主教练,这样的人能教好孩子吗?显然不能。

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教练们,问题的本质是准入标准过于宽松,而且没有全国统一的完善的训练指导体系。

一位前国青男篮教练说:“现在的情况是,你教一下,我教一下,就连投篮动作都统一不起来。你肯定也听过很多国家队教练的讲述,球员进了国青队还得重新打基础,这该怎么办?”只要有了训练指导体系,并且对教练员的资格认证进行严格把关,教练员的水平可能会有质的飞跃。

然而,就连上海体育大学的C级教练员培训班都在授课画圆战术,你怎么能指望中国篮球能建立科学的训练指导体系呢?这只能是想想罢了。

由于教练们脑中一片空白,只能“三从一大”,因为复杂的东西他们玩不起,而疯狂地进行体力训练、加班加点、堆积时间却是最简单的,也是最容易获得成绩的方法,一旦取得成绩,他们就会更进一步地沉迷其中。

幸运的是,中国有足





相关标签:

相关推荐